王石川:有机食品需要无缝监管
2011-10-26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老百姓对有机食品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但是,这些身价不菲的有机食品真的名副其实。一些供货商给产品简单换个包装就变成有机产品了。(10月16日《广州日报》)
鲁迅先生曾经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调侃: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现如今,不少食品一旦披上有机的马甲,身价顿时翻倍甚至翻数十倍,比如,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价18元,一斤大米卖50多元,一袋500克的红枣98元……真是气死胶菜,羞煞龙舌兰。
有机食品,炙手可热,有其必然性。但应名副其实,不能因为换个包装就有机了。眼下假有机食品猖獗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商家利欲熏心,善于炒概念,善于投人们所好。二是认证市场泥沙俱下,有的认证机构认钱不认“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证机构负起责任,任何具有起码职业底线的认证机构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把关。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些认证机构认钱不认“证”,只有提交申请资料,并缴纳1.85万元的费用,1个月便可完成审批。
此外,还与制度不够完善,监管不够有力有关。在日本,对有机食品有四点要求:1、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2、生产、制造、仓储、发货、运输等过程中不被禁用物质所污染。3、生产、制造、仓储、发货、运输等过程中不与常规产品混合。4、具备可追溯性。
其中,日本有机食品认证的制度尤其值得体味。据报道,在日本有机食品的认证首先要从国家认证机构登录。其后,认证机关基于技术标准进行审查认证。而且认证机关对进行认证的对象最低一年一次进行调查。根据这个制度被认证的生产农户、制造业者基于生产、制造过程的记录,分等级食品贴上有机标签,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程序如此繁琐,又如此严格,这正是保证有机食品名副其实的根本原因。
可以预期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有机食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了让人们吃上货真价实的有机食品,国家在健全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对有机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无缝监管,对那些唯利是图的认证机构要好好“认证认证”,不合规或故意违规者应及时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