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环境监测产业链正逐步形成。但是,由于环境监测技术门槛偏高,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升,海陆空一体化监测网的建设、第三方运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提升,环境监测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环境监测市场站上风口 2020年投资体量将逾900亿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监测数据质量。”区别于传统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政策拉动性和法规标准倒逼性,而政策的利好无疑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实施,尤其是2017年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迎来终考,考核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权威直接关系治理成效的结果。
利好的政策无疑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此前印发的“十三五”规划明确,要“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意味着环境监测行业的刚性需求已经从“十一五”的监测网络搭建阶段,“十二五”的“以污染源监测为主”的阶段转向“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也就是,以空气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环境监测板块正在迎来里程碑似的发展契机。
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环保税法》包含的监测参数十分广泛,不仅有空气自动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的常规监测参数,还有重金属、VOCs、有毒有害气体等100余种特征污染物监测参数,这些都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迄今,监测板块走势已有所反应,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近90%。业界普遍预测,环保税征收或将推动环境监测板块迎爆发式发展,可预测空间将远超250亿元。
更为利好的消息是,“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社会化成为环保系统推进监测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监测事权上收为社会化监测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2015年,环保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全面放开服务性环境监测市场。随后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环保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下移。2017年初,全国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上收工作如期完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部站点开始面向第三方运维招标。
监事权上收之后,环境监测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据每经网此前报道,一位地方环保监测中心负责人介绍,每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成本超过100万元,每年的运营成本在14万到15万元之间。这也意味着,仅就水环境监测领域而言,未来一年内投资额将逾1亿元。随着环境监测板块持续加码第三方治理,在线环境仪器的运维工作也将从环境监测站逐步交接到第三方运维服务公司,新的市场模式逐渐形成。
在第三方运维机构迎来春天的同时,也促进了上下游监测设备获益明显,并在污染减排、土壤调查等重点环保领域发挥着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发展势头向好。公开资料显示,环境监测行业产业链分工正逐步形成,大部分企业以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为主,在零备件供应、系统集成、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实力的企业群。
国内机构预测,按照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点和水质自动监测点的目前规模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服务购买价格,我国环境监测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几十亿。另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或将突破900亿元,5年复合增速约为20%左右,有望成为新的“风口”。与此同时,环境监测产业也将走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多维度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