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流量传感器应用之路在何方?
2013-03-22
近十年来,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一种对安装直管段长度要求较短、准确度仍较高的流量仪表),在我国引进、开发、推广应用异常活跃。由于在推广中急功近利,炒作过热,条件尚未成熟,就呼吁大力推广,已造成多起严重事故。如何稳步推广应用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不再辉煌
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应用的历史超过百年,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数据使用经验,制定了标准无需标定,可承受恶劣工况,生产成本低,性价比较高。但它也存在不少缺点,如:易于堵塞,压损较大,准确度难以长期维持,特别是根据ISO5167-2003新标准,要维持±0.5~1%的准确度,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的前安装直管段长度需30~40D。虽可对在应用中偏离标准的影响进行估算。但这种估算仅仅只是增加计量的不确定度,而无益于准确度的提高。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既可耐恶劣工况,价格适中,对安装直管段长度不高又能维持较高准确度的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
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的原理
差压流量仪表种类可达几十,万变不离其宗,其原理都基于能量守恒与质量守恒这两个物理公式,即由于流体流通的横截面积和/或流动通道的变化所引发的差压是流体流速、流体通道和流体特性的函数。
内锥流量传感器
对于内锥流量传感器,流体是通过节流件锥体与管壁形成了具有整流作用的环形通道。这种环形通道节流方式可在确保较高准确度的前提下,对前直管段长度的要求比孔板低得多。美国科罗拉多工程实验室(CEESI)对其进行了测试,数据公布在API MPMS22.2中,测试报告宣称,不仅直管段要求短,而且压损也比孔板低一些。
内锥流量传感器β值的计算,仍需通过流通面积A时来计算当量直径dV。
内锥流量传感器在我国21世纪初期,在缺乏充分研究、测试,没有标准、规程的情况下,而又过热炒作,厂家为追逐利润,忽视质量纷纷仿制;用户不分场合到处滥用,造成多起严重事故。
针对内锥流量传感器的不足,我国近几年相继推出了槽道、内文丘利、梭式等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
槽道流量传感器
由南京优扬公司推出, 节流件为一纺锤体(图1),具有较长的中段,用4个导流片来固定节流件,从力学角度看较内锥安全、可靠。但作为节流件的纺锤体过长,不仅加大了加工成本,也增大了摩阻,压力损失在相同的β值下,约为内锥的2/3。如维持±1%精确度,前直段不得小于5D。来源:热像仪 //1000qsw.com/product/therm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