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检验检疫局风险排查盯准出口烤鳗
2012-07-13
日前,在质量安全风险排查专项活动中,福建检验检疫局通过对出口鳗鱼产品生产全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了存在的较多风险。
一是原料环节,出口烤鳗原料来自养殖厂,经调查,在鳗鱼养殖过程中使用农业化学品共有约60种,其中恩诺沙星等药物容易造成残留,同时一些鳗农还可能违规使用禁用药,也可能导致药物残留超标。二是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因卫生控制不到位、加热不充分等原因导致病菌污染;加工过程设备维护不充分,可能导致金属异物混入;加工企业在生产真空包装产品时,企业可能将不合格烤鳗混入加工。
针对出口鳗鱼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福建局今年计划抽取鳗鱼样品200份,监测588个项目数,涉及23类呋喃类、氯霉素类、磺胺类等残留物质,并将主要采取4项有针对性措施:一是对出口烤鳗风险项目产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其中,对残留定为高风险等级,给予了12分的高风险值;二是在原辅料环节加强监管,开展示范区建设监管、CIQ源头监管和企业源头管理,规范备案管理,推行GAP或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在加工环节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指导出口鳗鱼加工企业将原料收购、蒸煮、金属探测列入关键控制点,实施有效监控;指导企业加强自检自控,没有自检能力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并出具有效检验报告;鼓励企业申请HACCP第三方认证,同时加强对HACCP第三方认证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在出口环节加严检验,对出口鳗鱼实施监督、抽检,针对一、二、三、四类企业的报检批抽查比例分别为10%、25%、50%和100%。对于抽到的批次,再根据项目风险等级所对应的抽检频率进行抽样验证,其中对孔雀石绿等高风险项目实施50%抽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