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专家: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打开了
2012-06-20
今日视点
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完美对接后,美联社有消息表示,中国搭载3名宇航员的太空舱与空中飞行的轨道舱实现了对接,这是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努力追赶美国和俄罗斯过程中创造的又一个国家“首次”。
对于中国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报道称,到2020年时,中国将在太空中搭建重约60吨的空间站,它略小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上世纪70年代发射的太空实验室(Skylab),相当于16个国家合建的国际空间站的1/6。此外,中国还可能开展人类登月探索项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spaceflight.com网站刊登文章说,神九携带有300公斤的货物,包括水、食物配给和此次飞行计划进行的科学实验用品。此次中国飞行计划中的重点将放在保护宇航员的健康上,研究人员专门为宇航员制订了应对太空飞行无引力环境的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健康。
在轨飞行期间,宇航员将接受体检,包括了解他们的心脏、肺部和生化状况。天宫一号上装备有脚踏测力器、拉力器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用于保护宇航员不受失重的影响和维持他们的心脏和肌肉功能。刘洋是中国进入太空的首位女性宇航员,研究人员将特别关注她的体检和锻炼情况。
文章表示,在2020年搭建太空站前,中国计划在2014年发射天宫二号,目的是为获得短期停留所需的水和氧气开发必要的技术以及进行某些科学实验;在2015年和2016年间发射天宫三号,开发针对中、长期停留所需的技术和进行更复杂的科学研究。
美国德州为太空、科学、健康和技术爱好者提供信息的红色轨道公司在其网站RedOrbit.com上刊文介绍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通过自动控制完成对接的过程。文章认为,此次对接是中国第4次载人太空飞行,虽然这仅表明中国载人太空能力进入早期阶段,但是载人对接的成功证明中国正走向太空探索强国,与美国和俄罗斯同场竞技。
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成斌博士认为,中国载人太空探索计划处于稳步发展过程中,中国采取慢速但稳健的载人太空探索政策十分适合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
针对美国在国际空间站项目对中国所采取的态度,名为mhenriday的网民在《华盛顿邮报》网站留帖认为,很遗憾美国有些顽固派推崇阻止美国同中国合作的政策,此举让其他的合作者感到苦恼。人类生活在浩瀚宇宙中小小的行星上,如要成功地了解宇宙,哪怕是太阳系的近邻,美国必须学会合作,即便合作对象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他同时表示,应该将赞美之词献给中国的太空人、地勤人员以及他们背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通过稳步前进的方式取得了成功,希望美国今后能够挣脱顽固派带给国家太空项目的枷锁,开始同中国展开合作。
本报比勒陀利亚6月19日电 (记者李学华)近几天来,南非主流媒体对中国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进行了报道。南非《时代在线》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进程以及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进行了介绍,指出这是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太空对接技术并能够成功实施的国家。神九的成功发射及对接,标志着中国朝着在2020年前建立永久太空站这一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文章称,中国太空计划是其不断增长的国际地位、技术进步和人才辈出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成功地从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成繁荣富强的国家的有力证明。
南非《邮卫报》发表题为《中国通过发射飞船展示技术实力》的文章说,中国的太空计划不仅要建设一个属于中国自己、可以供航天员独立工作生活数月的“国际空间站”,同时中国还有更雄心勃勃的目标,即送宇航员登陆月球。
南非《新时代报》《新闻24小时》《公民报》网站等也分别以《中国开始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中国首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等标题对本次发射进行了报道。文章还特别对中国历史上首位女宇航员刘洋进行了介绍,指出中国是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利用自己的技术将女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南非平方公里阵列天文望远镜项目(SKA)办公室副主任詹斯汀·乔纳斯表示,中国成功发射系列载人宇宙飞船,以及这次将3名航天员送到一个空间站生活和工作一个星期,表明中国已具备建立未来永久空间站的技术能力,中国将加入美国和俄罗斯的行列,成为全球拥有独立维护的绕地球轨道飞行的永久空间站的3个国家之一。这次成功对接,也将为诸如送人上月球这样的更为雄心勃勃的项目铺平道路。
乔纳斯说,中国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国际航天大国,南非的航天事业则刚刚起步。中南两国已经在卫星、天文观测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国表示要与世界各国开展载人航天合作,愿意为更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参与中国空间站建设与科研的机会,共享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成果。这对南非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南非支持中国提出的和谐外空理念,反对太空军事化和太空霸权,认为应当制定一个对所有国家都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推动太空合作、和平发展与法治。(记者毛黎)
本报伦敦6月19日电 (记者刘海英)神舟九号的发射,引起世人关注,再一次证明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推进,不仅会凝聚国人自豪感,对于中国参与国际空间规则制订的博弈、保证话语权,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在神九和天宫成功对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航空材料专家林建国教授。
林教授表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可喜的,已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标志。而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是国家科技实力的表现,也是一国国力的体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按部就班,一步步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太空实力不断成长的一个最新标志,交会对接的成功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国力的不断提升。
本报莫斯科6月19日电 (记者张浩)中国成功进行了第4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记者就此采访了俄罗斯科学院天文研究所研究员利里亚·雷赫洛娃。神舟九号此次搭载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升空,并将首次实现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手控交会对接,雷赫洛娃表示,这表明中国向着独立建立空间站方向又迈进了关键一步,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已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