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11年态势
2011-07-27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注册企业已达到346家,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食品科技三大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荒山上建起“两型”新城
谁也不曾想到,1998年之前, 基地刚成立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园区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两个目标:一是着重发展生物产业这个环境友好型的朝阳产业,二是产业按集群式发展,实现集约式效果。10多年来,每当基地要出台重大决策时,都坚持与企业充分协商沟通,共同防范环境污染,共同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资金,共同引进高端人才。基地创始人、管委会主任张贺文说,10多年前园区确立的道路,与“两型社会”建设理念惊人一致。
去年,某药厂想在基地建设一个生产基地,考虑到其产生的污染较严重,基地管委会婉言谢绝。正是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思路和集群式发展的道路,短短10余年,基地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食品科技三大产业,累计创税26亿元。
今年将有两家企业上市
今年2月17日,基地的企业永清环保上市,发行价为48元/股。股票上市后,受到市场热捧。7月5日,生物产业基地内的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尔康制药”)首发申请获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预计年内可上市。该企业负责人始终保存着一张当年企业入住时张贺文给他画的一张“企业成长草图”。正是按照这张草图,该企业重点生产中药辅料,“做别人忽视了的产业”……不到10年时间,尔康制药从当初一个产值不过几百万元的小企业,做成了即将上市的企业。目前,基地内还有超过5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上市,未来几年,“差不多一年可以打造一家上市公司。”基地负责人说,2006年,基地启动了项目孵化资金、项目基金等,对引进的高科技人才给予支持。正是如此重视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5年来,基地企业获批的1类、2类、3类新药的总数占全省70%以上;拥有专利(商标)数294项。自2006年以来,基地医药产值连续多年占全省医药产值三分之一以上,湖南医药80%的国家一类新药在园区实施,其中药用辅料、13个医药中间体等居全国第一位。继2007年获批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后,该基地去年又获批国家级新药孵化基地。
五年内基地将长大13平方公里
两年前的一天,基地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两个人背着牛仔包走进管委会负责人办公室后直陈来意:想在基地投资办厂。管委会没有“以貌取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两位正是蓝思科技的负责人。他们说,走了近10个工业园,只有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让他们感到特别温暖,于是决定将企业办在这里。2010年,蓝思科技进出口总额超过三一集团成为湖南第一外贸企业。
正是有了兼容并蓄的胸襟与谦虚务实的作风,生物产业基地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十二五’期间,基地将再新增13平方公里。”基地管理委会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基地将打造四大主题园区。即生物医药(南)园,该园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将依山就势设置工厂,实现工厂、小区、写字楼与优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电子信息(东)园,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达将到10万人,成为商贸繁荣、物流便利、管理规范的移动通讯产业链集群和云计算应用及产业化基地。食品产业(北)园,按照“前店后厂”的模式,打造湖南省首个集放心食品生产、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和展示中心。中信国际(含高尔夫)园,将布局新的医药研发区和国际医药产业区及生活区。
中国第一个生物经济社区成为长沙建设“两型”社会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标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