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郊观象台天气监控仪器开放学生参观学习
2011-03-21
南郊观象台位于五环内侧亦庄北口,正式名称为北京观象台,已有100多年观测历史,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可。在这里所取得的气象数据要代表北京发往世界各地,作为全球天气预报和科研分析的重要依据。昨天,市气象局对市民开放南郊观象台,将地面和高空探测系统、GPS水汽测量仪、沙尘暴监测仪、雪深传感器、驭飞人工影响天气无人驾机等高科技“宝贝”一一献出,展示气象科学的魅力。“请注意!现在北京时间上午10点,南郊观象台气温9℃。”看着测试仪器上实时传输的数字,亦庄一小的许云宇有模有样地当起了天气播报员。
千元氢气球一天放仨
探回温度气压与风力
“老师,这车还能开吗?”围着浑身锈斑、顶着无数天线的“大家伙”转了一圈,王怡晨忍不住怀疑。“小朋友,开是开不了,不过这可是气象界的古董!”解说员宋伯钊口中的“古董”正是196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59型探空仪,可追踪和接收高空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力、风向等基本气象数据。“现在,z6尊龙凯时使用的是更精确、灵敏的数字探空仪。你看,后面白色的‘小家伙’是固定接收器,旁边白色的大车是移动接收器。”宋伯钊说。
顺着指示,王怡晨一本正经地研究了半天,突然抬头问:“它管接收,那谁管发送啊?”掰开手中白色的盒子,宋伯钊取出一块呈直角状的仪器板,“这上面的小芯片会记载数据,再通过尾端的传输器传回地面。”原来,每天1时15分、7时15分、13时15分,南郊气象台都会分别放飞一只直径约2米的氢气球,它将带着仪器盒一起上升到40000米高空,在氢气球消失前,沿途的气象数据将全数被捕获。这样的一个氢气球,放飞一次花费1000元,一天下来就得3000元左右。
无人飞机3升油飞两小时
人工增雨好帮手
不过对于小朋友来说,“安静”的仪器显得魅力不足,还是翼展2米多的“驭飞人工影响天气无人驾机”有意思。
“这壳儿真薄,是塑料做的?”“有我的遥控飞机飞得高吗?”……小朋友摸这儿敲那儿,围着这小飞机,稚嫩的声音问题多多。在小飞机快被好奇心“大卸八块”时,市气象局工程师赵宇出来救场了,“小朋友们,这可不是玩具,它能飞到天上探测气候变化呢。”
随着赵宇的介绍,无人飞机的奥秘一点点被揭开。看似塑料的白色外壳由玻璃钢制成,也就是一种纤维强化塑料,质轻而硬,不导电,耐腐蚀。机头是浅黄色的螺旋桨,内设发动机。起飞时以盘旋方式垂直上升,最高可到6000米高空,降落时在降落伞的帮助下仍会落回原地。背部正中是飞机的“血液”,储油缸。一次作业时间为2小时,虽然巡航时速在80到100公里之间,但它的耗能比汽车小多了,“喝”3升汽油足够。相对于氢气球来说,这种探测气象数据的方式更加智能,单次成本较低,且能循环使用。
“当需要人工增雨作业时,飞机将携带碘化银烟条钻入云层。一旦地面作业点发送遥控指令点燃烟条,催化剂就可顺利到达云层的合适位置。”赵宇解释,无人驾机是近几年北京气象部门的科技成果,目前还未普遍应用到人工增雨中,主要是投入到一些专业气象课题中,尤其适用于小范围气候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