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钻探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百口井
2020-06-11
中国石油网消息,长城钻探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已完成100多口井的测试任务。这项从俄罗斯引进的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和技术集成,已实现自主创新,并成功进入国内和国外市场。4年累计创效2000万元。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一项在套管井中测量地层电阻率的新技术,在油藏动态监测、剩余油分布研究和老井挖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具有不受孔隙度和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等优势,这项技术是国际先进的套管井测井方法之一。2006年底,测井公司根据市场勘探开发需求,从俄罗斯引进了这一测井技术。
但是,这项引进的高端技术“不服水土”,在现场实验中暴露出了问题。科技人员根据辽河油区特殊的地质特点和试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其进行消化、吸收、改进,实现了技术的集成创新。将磁定位、自然伽马仪器与过套管电阻率仪器进行有效组合,解决了深度不准的难题;将温度指标从80摄氏度提高到150摄氏度,扩大了仪器使用范围;将测试仪器头改为辽河马笼头接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建立了这一测井解释评价标准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释软件,满足了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的需要。连续地技术改进,使这一测井技术的成功率由仪器引进初期的26.3%提高到目前的70.9%。该技术两项创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过套管测井解释方法研究》获辽宁省技术创新三等奖。
这项技术经过改进,在辽河油区展示了实力。2007年,这项改进后的测井技术在辽河市场成功推广应用,打破了斯仑贝谢公司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市场垄断,当年创效400万元。2008年,辽河静71—255井依据长城钻探过套管电阻率技术解释的中水淹层结论,成功补开8.7米/4层低产油层、中水淹层。原日产油0.5吨,投产后初期日产油10.6吨。
长城钻探科研人员经过刻苦攻关,在改进这一技术过程中实现再创新和升级——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过套管电阻率样机,填补了国内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研制的空白。2009年,在曙古15和齐2—17—10两口井进行现场试验,优质完成了9口井的生产应用。与国外仪器对比,这套样机测量结果与国外仪器达到一致,在微弱信号干扰、相位稳定度、信号同步传输等方面效果良好。
长城钻探在硬件创新的基础上,注重这套设备的软件同步跟进,并加强该测井解释技术的研发推广。在建立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解释评价标准,开发出一套解释处理软件的基础上,完成了离散数据的编辑处理、深度校正、储层参数计算、剩余油饱和度评价等工作。自主研发的特色技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离散数据解释系统”,实现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快速解释处理,在国内达到了领先水平。2009年6月,长城钻探应用此项技术完成了江苏油田首批5口井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解释工作,为甲方提供了35个潜力层,受到甲方好评并追加5口井的工作量。
2010年,长城钻探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走出国门,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去年11月,在苏丹3/7区成功完成一口井的现场试验,取得了合格资料。